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
分类存档:默认分类
CERC2013 Problem E 勇者斗恶龙
地址:http://codeforces.com/gym/100299(要登录了点进gym才能成功传送)
很有意思的一个Problem。
一棵树上,勇者在1号点,初始血量是0。每个点有一个权值,踩上去血量会加上$$delta_i$$,这个值可正可负。勇者任何时候血量不能低于0。问勇者能否到达某个目标点T。
国际惯例$$1 \leq n \leq 10^5, -10^6 \leq delta_i \leq 10^6$$
看了solution以后才写出来的。
其实看之前已经有一些零零碎碎的idea。就是组织不起来。
- 按道理可以把结果组织成带拓扑关系的pair的形式。pair的第一个元素表示至少要多少血量才能进去,第二个元素表示进去以后能增加多少血量。通俗说就是每个血泉的门槛。
- 进去以后血量会更亏的地方没有必要走进去
- 应该转化成最多能获得多少血量的问题。
先看最后一点,转化的方法是从需要到达的点连一条边到一个新的点,这个新的点值是无穷。最后只要看最多能获得的血量是不是达到无穷就行了。
然后剩下的就是solution最神棍的地方。在求解“最多能获得多少血量”的前提下,因为最优性的原则可以把一棵树化归为一种理想结构:拓扑关系为一条链的pair。并且满足上面提到的第2条(即每对pair里加血总比扣血多),以及依赖越浅的pair,门槛越低。也就是说,把他看成数组的话,门槛递增。
证明分两步。
-
证明:假设是一条链的依赖关系,那么可以视作以上提到理想结构。
- 显然一条链上相邻的正值和相邻的负值可以合并。于是必然正负交错,可以构成pair。
- 依赖关系最深的pair(就是最后一个),如果first >= second,那么可以直接扔掉。因为根据最优性,永远不会选它。
- 对于相邻的pair,如果previous.first >= previous.second(扣血比补血多),那么这个pair必然可以和后面一个合并。原因是根据最优化目标的原则,不可能取了previous就不取next。所以previous和next要么同取要么同不取,所以理应合并。
- 对于相邻的pair,如果previous.first >= next.first(伤血门槛不递增),那么previous和next必然可以合并。原因是:根据前面两条,所有的pair都满足first < second,所以根据最优性能取都取掉最好。所以都是贪心去取就好了。如果next门槛比previous还低,那么做完previous肯定顺便做掉next。其实这里条件可以更紧一点,取previous.first >= preivous.first – previous.second + next.first作为合并条件也可以AC的,但是前面那个已经足够了。
-
证明:假如每个分支下的子树都是链,那么该子树也可以看成链。
其实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意思。然后这个只要把每个分支下的pair按first顺序列成一行就可以了。
综上,用multiset<pair <long long, long long>>维护链就可以了。
#include <cstdio> #include <vector> #include <set> #include <cstring> 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algorithm> using namespace std; typedef long long ll; typedef pair <ll, ll> PLL; typedef multiset <PLL> MS; #define rep(i,n) for (int i = 0; i < (int)(n); i++) #define foreach(it,v) for (__typeof((v).end()) it = (v).begin(); it != (v).end(); it++) const int N = 200005; const ll INF = 1e15; int Tc, n, m; vector <int> E[N]; MS pool[N]; ll a[N]; MS* merge(MS *a, MS *b) { if (a->size() < b->size()) swap(a, b); foreach (it, *b) a->insert(*it); b->clear(); return a; } MS* dfs(int u, int fa) { MS *res = &pool[u]; rep (i, E[u].size()) if (E[u][i] != fa) res = merge(dfs(E[u][i], u), res); PLL cur = a[u] > 0 ? PLL(0, a[u]) : PLL(-a[u], 0); while (!res->empty() && (cur.second < cur.first || cur.second >= res->begin()->first)) { PLL tmp = *res->begin(); res->erase(res->begin()); cur = tmp.first > cur.second ? PLL(cur.first - cur.second + tmp.first, tmp.second) : PLL(cur.first, cur.second - tmp.first + tmp.second); } if (cur.second > cur.first) res->insert(cur); return res; } int main() { scanf("%d", &Tc); while (Tc--) { scanf("%d%d", &n, &m); rep (i, n + 1) E[i].clear(); rep (i, n) { int x; scanf("%d", &x); a[i] = x; } rep (i, n - 1) { int u, v; scanf("%d%d", &u, &v); u--; v--; E[u].push_back(v); E[v].push_back(u); } --m; E[m].push_back(n); E[n].push_back(m); a[n++] = INF; MS *res = dfs(0, -1); ll hp = 0; bool flag = 0; foreach (it, *res) if (hp >= it->first) { hp += it->second - it->first; if (hp >= INF / 2) flag = 1; } res->clear(); puts(flag ? "escaped" : "trapped"); } return 0; }
难道说是食物中毒了 :Daze:
Low
长春比完一直都很low,直到现在还是……
以这样的姿态结束自己最后一场Regional,实在是很遗憾吧。
大三这一个学期自己也不明白怎么熬到现在的。33的学分,每周来回ZJG训练4场。算一算路上花费1个半小时,每次训练5个小时,那么就是6.5*4 = 26个小时。也没算训练后补题的时间,其实根本就算不清楚……
这么多场训练下来,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今年1队比上一年要强上了太多了。结果Regional和网络赛打得都没上一年好。
感觉现在我或多或少看明白了一些原因,不过小结还是等我不怎么带情绪的时候写吧。
痛苦只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
不在圈内的人知道结果只会跟你说:“又拿了块金牌,不错哦。”
在圈内的人只会觉得:“唔,ZJU今年还没有上一年强。”
嘛,上一年我带的1队在final打成那样……今年也没多少人看好我们吧。
\
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
\
4年前我准备NOI的时候亦是如此。
\
为何感觉从小到大我都是这样,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……
前面尝到一点小甜头;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前一直被打成马,勉强晋级……;最后放手一搏,然后得到出乎自己意料的结果。
希望这回也不例外吧。
2014.6.25 ACM/ICPC World Finals 不远了。
SRM 598
250pt
给定,每个桶容量300,问最少多少个桶能装完给定的a[i]。
看到过的有两种做法,一种把数字从小到大排序,然后从大到小每次贪心装。我的做法是因为只有三个100能放进一个桶里,其它至多两个,那么就枚举有多少组100是三个三个叠在一起的,剩下用sort,每次小的值,找一个尽量大的值来匹配。
550pt
有两个剑士一开始距离为d,A剑士一回合可以移动mov1,攻击范围为rng1。B剑士一回合可以移动mov2,攻击范围为rng2。A、B轮流动,问最优策略下,谁赢或者平局。
先把双方第一步能秒杀的情况排除掉,然后就是看谁mov + rng大,这个值小的必定不能赢(反证一下)。然后这个值大的要看能不能追上另外一个人,如果追的mov比较小,必定平局。mov比较大的条件下,最近是追到对方的mov+rng+1,否则再近一步对方就要反扑了。于是判断mov_op+rng_op+1+mov_op(这是因为追到最近以后,对方可以后退一步才轮到进攻方攻击)这个值是否小于等于mov_me + rng_me,如果是,就是可以赢,否则不行。
写的时候想当然了,几行的代码就写挂了-。-
string WhoCanWin(int mov1, int mov2, int rng1, int rng2, int d) { if (mov1 + rng1 >= d) return WIN; if (mov1 + d <= mov2 + rng2) return LOSE; if (mov1 + rng1 > mov2 + rng2) { if (mov1 > mov2) { return mov2 + rng2 + 1 + mov2 <= mov1 + rng1 ? WIN : DRAW; } else { return DRAW; } } else if (mov2 + rng2 > mov1 + rng1) { if (mov2 > mov1) { return mov1 + rng1 + 1 + mov1 <= mov2 + rng2 ? LOSE : DRAW; } else { return DRAW; } } else { return DRAW; } }
1000pt
给定一棵边长为1的树,问最少在多少个点上添加信号塔,使得每个点对信号塔的距离序列互不相同。
枚举一个放信号塔的树根,然后dfs下去,统计没有填信号塔的子树数目(记为cnt)。里面最多只能有一个子树子树不填信号塔,所以ans += cnt – 1。比赛的时候也想到这个了,但是只证出他是必要条件,充分性没证出来- -b,于是就弄了个按覆盖个数的贪心果断跪了。再仔细想想怎么证吧。
[update]
-。-想了一下,充分性好像也是显然的,这样每个节点的不同分叉都可以分辨……也是充分的。
#define rep(i, n) for (int i = 0; i < (int)(n); i++) template <class T> void checkmin(T &t, T x) { if (x < t) t = x; } const int N = 55; int n; vector <int> E[N]; int dfs(int u, int fa) { int res = 0, cnt = 0; rep (i, E[u].size()) { int v = E[u][i]; if (v == fa) continue; int tmp = dfs(v, u); if (tmp == 0) { cnt++; } else { res += tmp; } } if (cnt > 1) { res += cnt - 1; } return res; } class TPS { public: int minimalBeacons(vector <string> linked) { n = linked.size(); rep (i, n) E[i].clear(); if (n == 1) return 0; rep (i, n) rep (j, n) if (linked[i][j] == 'Y') E[i].push_back(j); int ans = 0x7FFFFFFF; rep (i, n) checkmin(ans, dfs(i, -1)); return ans + 1; } };